秋水仙碱可干扰尿酸盐微晶体炎症反应,从而对痛风具有选择性抗炎镇痛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为找到秋水仙碱应用最佳治疗效果,临床医生们也不断地做着各种临床研究,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专业性的临床研究中,秋水仙碱临床应用的实际效果情况吧!
01
来自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三名临床医生——金都、梁一民、牟晓月,今年7月1日在《中华全科医学》上发表了论文:《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比较》。
论文中提到,为比较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探讨秋水仙碱治疗该病的最佳剂量,他们进行以下对比治疗——
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7例)与B组(47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秋水仙碱治疗,A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每小时0. 5 mg或每2小时1 mg,第1日最大剂量6 mg;B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0. 5mg/次,3次/天。对比其疗效、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疼痛缓解时间)、炎症缓解情况(IL-1、IL-6、CRP)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异常、血压异常、肝功能损伤)。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89. 4%)与A组(93. 6%)相近(P> 0. 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 4±0. 8分)低于A组(3. 2±1. 1分),且疼痛缓解时间(26. 1±9. 7) h(h代表小时,以下同义)短于A组的(37. 5±10. 4) h,均P <0. 05; B组治疗后血清IL-1、IL-6、CRP水平依次为:(18. 2±3. 7) pg/m L、(41. 4±7. 6) pg/m L、(6. 3±2. 0) mg/L,均低于A组的(26. 4±4. 5) pg/m L、(53. 2±9. 4) pg/m L、(9. 4±2. 6) mg/L(均P <0. 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 0%)低于A组(36. 2%),P <0. 05。
根据观察,他们发现:秋水仙碱小剂量给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显著,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与大剂量给药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02
大连市友谊医院的刘丹阳、田丰秋、任丽媛、谢万均、于鑫淼、王丹医生,也进行了类似的观察,并发表论文《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他们的探讨方法是选取了6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照秋水仙碱使用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试验组患者给予秋水仙碱片1 mg/次,3次/天;对照组患者给予秋水仙碱片1 mg/次, 1次/2 h。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缓解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6.2±9.2)h,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41.6±12.5)h;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口服秋水仙碱1mg/次及3次/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加速炎症消退,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03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卞正巧就此问题进行了更多的观察,选取了2016年10月-2018年3月院内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观察结果形成论文《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比较分析》。
卞正巧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常规剂量的秋水仙碱,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3月,6月的关节炎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患者,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极高,值得推荐。
04
来自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的陆世凯在发表的《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中提到,他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观察。
研究选择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复发次数,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为96.97%,B组为90.91%,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χ~2=10.664,P=0.005);且A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631,P<0.001)。3组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A、B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对照组为12.50%,二者均显著低于B组的54.55%(χ~2=15.461,P<0.001);且A、B两组,B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复发次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从以上医生的临床研究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秋水仙碱虽是治疗急性痛风的良药,但并不是剂量越多效果越好,医生们临床用药尚需考虑多种情况,患者更加忌讳私自增减药量。切不可因一时心切,滥用药物。
再次提醒:不论是大剂量还是小剂量,患者用药时,都应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用药。